有次家里日光燈壞了,準(zhǔn)備去買一根,結(jié)果媽媽說有備用的,拿去裝上用了。日光燈管上顯示生產(chǎn)日期是1994年5月,這根燈管放了20多年。這還不是讓人驚掉下巴的,網(wǎng)友接著說,他媽媽用北京核心區(qū)兩套房子囤積各種雜物,如果不是他堅持原則,母親還能把垃圾放他家里去。北京核心區(qū)兩套房啊,要是租出去該有多少白花花的銀子啊!網(wǎng)友的故事也引起了共鳴,許多網(wǎng)友發(fā)出了靈魂拷問:該怎么才能說服父母不要囤積物品?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呢,首先希望大家不要一味想著言語說服,而是能換位思考一下:父母囤積東西和我們自己囤的東西是否有區(qū)別?比方我們?nèi)粘I钪?,趕上大促銷也會囤一些東西:
比方一種安全角度,“食品類的東西保質(zhì)期很多,囤多了我們吃不完,容易過期,總吃不到新鮮的,吃多了對身體也不好,而且放壞了更浪費錢了。”
第二種推薦新品,“這種牌子的醬油涼拌菜還可以,但是炒菜沒有另一個牌子的好吃,這個牌子用完了,下次我們換個牌子試一下,好像還便宜些呢!”父母的這種習(xí)慣幾十年了,不要一下子全然拒絕他們購買這些東西,只有慢慢滲透改善,轉(zhuǎn)移注意力,讓他們能減少購買的數(shù)量。
如果父母不是囤積日常用品,而是一些根本用不上,“沒有用”的老物件,也不要粗暴的給他們?nèi)恿恕?/section>
“老人常常念舊,不舍得丟東西,或許是因為,這些東西有他們的記憶。你用什么證明你曾經(jīng)活過呢?年輕人以為自己活在未來里,老年人才知道自己存在于回憶里?!?/strong>父母一輩大多經(jīng)歷很多磨難,對物品有更深的依賴,這是很正常的。所以,我們需要更有耐心,像小時候父母教我們一樣,可以多跟父母聊一聊,那些“老物件”的歷史,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,陪父母一起做分類整理。
比方可以先從某一類物品開始,跟父母一起整理,像一些舊書籍、舊報紙,先不要強迫父母對這些東西斷舍離,可以假裝饒有興趣拿一件物品,問他們這件東西的來歷,讓他們打開話匣子,你慢慢在聊天中判斷這件物品對他們的重要性,引導(dǎo)他們做取舍。另外,就算要他們“舍掉”,也不要簡單的扔掉,可以教他們更有價值的方法,比方可以加入一些公益組織,或者一些二手平臺,把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分享給需要的人,就能幫助更多人,物品又找到了新的價值,這比直接扔掉更有價值。父母也會覺得做這樣的好事心里有滿足感,注意力就不會只停留在丟掉物品的“缺失感”上了,兩全其美。
一開始這個過程肯定不那么順利,畢竟是父母幾十年的生活習(xí)慣,他們已經(jīng)有思維定勢,很難改變,但如果你能先取得他們的信任,你提出的一些合理解決辦法,父母多少會理解的,過程可能會漫長,需要我們耐心,耐心,耐心。在用上面這些方法“說服”父母的同時,我們也要有實際行動,就是保證我們自己的生活空間足夠干凈整潔有序,我們能夠享受自己所踐行生活方式的美好感。在跟父母相處的過程中,讓他們耳濡目染感受到“不囤積”生活的好,相信他們漸漸也會做出改變,就算最后改變不如你意,或者說沒有絲毫對他們沒有絲毫震蕩,那也沒關(guān)系,至少我們收獲了我們想要的生活。最后總結(jié)一下,該怎么才能說服父母不要囤積物品呢?首先是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,不要無情掃蕩他們過去的生活經(jīng)驗,執(zhí)著的要求他們一定按我們的生活意愿來活。其次是盡力過好自己的生活,去學(xué)習(xí)科學(xué)的生活理念,并落地實踐,在身體力行中用自己的好生活方式慢慢影響父母。
最后如果前面兩步自認為已經(jīng)做的很好了,但父母就是沒有任何改變,建議你看一看山下英子的《家庭斷舍離》這本書,這位極簡主義生活的暢行者和囤積癥母親的“斗智斗勇”,相信能給你啟發(fā)。